正谓此也,人类当存对天地的敬畏之心,对父母的感恩之念。

当代中国的法治框架和理想设计,受到了西学东渐以来西方法治文明的巨大影响,这是无可争议的发展趋势。古人以智慧和实践凝练而成的传统法律文化,无疑是一笔慷慨的珍贵遗产,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法律文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为世界法治文明的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中国传统法律观念对当下国人的法律观以及对现实法治建设依然产生的巨大影响。

上锦泌尿外科医护团队获患者及家属锦旗致谢

但是作为明智的继承者,不能因此就简单地全盘否定其价值,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判断: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以及法治文化建设的具体发展路径,绝对不能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割裂,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需要重视并确定其传统内核。如果用中药、西药来形象地比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民族性与现代性,那么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中国人离不开中药,因为它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体征,适应中国人固有的体质。今天的中国人应该理性地进行反思,百余年中国法治近现代化进程在目标、道路上究竟存在着什么问题?应该总结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点和不足,挖掘于现实有益的传统法律文化资源,以实现古为今用。毋庸置疑,法治必须与文化相结合,才能结出现代文明之果。原文载《检察日报》2013年5月23日第3版。

中国人认为中药可以治本,认为西药只能治表,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则必须重视治本,更应该对自身体征症状等构成的本有所知。同时,再进一步说,一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可以体现出该国历史上的古人对于法律的内在精神、价值观念的价值判断和独特诉求,据此判读该国的精神文化底蕴。同时,参与政治和法律实践,可以激发民众对法律的信仰传统,培养其形成尊敬法律的感情,最终内化为法治精神。

⑦因此,他认为当前一段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有人主张通过法治迈向民主,认为中国先要实现法治化再实现民主化,有人主张先要实现民主再实现法治。③⑤[美]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264页,第276页。

法治首先是一种工具,是保护民主成果的工具。通过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基础法律正当原则需要通过民主来实现。

上锦泌尿外科医护团队获患者及家属锦旗致谢

民主有助于实现法律内容的正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民主和法治关系的混淆和误解。法治精神对法治社会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⑧时至今日,我们的法治建设并没有较完善的民主体制作为基础,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仍未树立,要打破这一不利于法治现代化的封建文化枷锁,唯有完善民主体制,唤醒人民的权利意识,人治思想才能消除,法治精神才可能彰显。

法治精神的培养需要民主体制的力量来完成。通过议会的政治斗争,本应属于人们的权利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来,通过宪法将一些问题从公共领域中排除出去(史蒂芬·霍姆斯语)②,如宗教信仰自由等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个人、组织或党派凌驾于法律之上,人们普遍地服从法律等,这些是法律至上原则的重要内容。【关键词】社会主义法治民主法治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乎同时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法治建设,因此中国的民主和法治建设具有许多共时性特征,呈现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态势。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制定了行政法,但由于相应的民主体制不完善,该法律在执行过程中被大打折扣。⑨总而言之,通过思考法治的历史发生脉络,结合中国的历史教训和当前任务来看,中国要发展法治社会,就必须首先完善民主体制。

上锦泌尿外科医护团队获患者及家属锦旗致谢

但实践证明,这一道路很难使政治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①很多人认为中国可以打破常规,先建立法治社会再实现民主。

因为一个现代国家的法治,只有在这样的社会‘情景中才是可能的。②[美]卡斯·R·森斯坦:《宪政与民主》,北京:三联出版社,1997年,第384页。西方的法治是在西方社会民主权利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形成的。民主社会为法治精神提供了生长的土壤。首先,法治精神能使法律长久不息,成为一把不燃烧的火,一缕不发亮的光。其次,科学化要求所有法律都根据一套既定的、稳定的、可预期的民主程序来制定、执行、修改和废除。

从形式上来看民主国家的法律在制定前,其内容已获得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同,这意味着法律体现当时多数人的利益。长期以来,政府权力过大,时常有侵犯个人权利、代替市场规则、以政策代替法律的现象出现。

法律正当原则是指法律内容所体现的实质正义,法律制定以及执行所体现的程序正义。【摘要】文章从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法治理论的民主要求以及中国的现实情形三个方面,论证了民主制度的完善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前提,认为中国只有不断地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为法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推进中国的民主进程,社会主义法治才能最终实现。

这表明,民主体制的完善和建立是法治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随着这些公民权利的不断增加,私域的不断扩大,为保障权利和规范权力的法律制度不断地建立,法治也不断成熟,逐渐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

因此,要限制公共权力,如果缺乏官员和政府以外的民主力量的推动,想建立法律制度,要么就像行政法执而不行,要么就像官员财产公示面临难产境地。因此,民主是法律至上原则实施的前提。法治最根本的问题是公法问题,也即规制公共权力,两者目标一致。责编/韩露(实习) 进入专题: 法治 。

⑦⑧《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2页,第144页。从以上可以看出,法律的正当性离不开民主的保障,只有具备了良好完善的民主制度,才可能产生正当良好的法律体系。

托克维尔在考察美国国民为何普遍遵守法律时,认为民主的法制一般趋向于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它来自公民之中的多数,公民之中的多数虽然可能犯错误,但它没有与自己对立的利益。④[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宗教》,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第105页。

③民主是法律内容正义的最佳制度安排。独立于国家之外的自治组织和个人、团体(私域)开始形成,西方中世纪国家控制社会的僵化一元结构逐渐被打破,国家与社会二元结构慢慢形成。

⑤另外,在民主社会里,法律执行过程中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让人们认可其作为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这有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因此,在民主国家,法律取代政治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其次,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必须通过民主实现法治。同时,参与政治和法律实践,可以激发民众对法律的信仰传统,培养其形成尊敬法律的感情,最终内化为法治精神。从这可以看出,在西方,法治的发展基本遵循了先有市民社会的发展,民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民主权利不断增多,再到制定法律来保障这些权利实现,民主的实践使法治成为社会价值,法治社会最终实现这一历史进程。

人治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普通民众在统治者面前只有服从,而无追求自身权利的意识;二是由于统治者有先天道德的优越性,被排除于法律之外,法律面前不能人人平等。其次,法治通过民主的实践,成为了一种价值。

在中国需要通过民主实现社会主义法治首先,受两千多年来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社会人治思想盛行,法治精神得不到彰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认为民主集中制的破坏是导致文革悲剧产生的原因,而民主集中制的破坏与封建专制不无影响。

⑥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54页。人治是指依靠统治者个人的贤明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主张。